产品分类
- 产品特性
椎间孔镜简介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
。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
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zh0}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椎间孔镜的手术操作过程
从病人身体侧方或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工作套管放在硬膜外腔,神经根的下部,因此,可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工作套管不放在椎间隙,从椎
间盘纤维环之外使用椎间孔镜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的手术器械,在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后,使用美国ellman公司独特设计的、可控制长度和弯曲角度的
双频射频机专用的Trigger-Flex双极技术消融残余组织、止血、和利用局部热收缩的原理,封闭破损的纤维环。手术时,病人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医生和病人之间
可以互相交流。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实施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整个手术过程可以不到1小时完成。与目前其它的脊柱微创髓核摘除技术相比,椎间孔镜
技术适应症更广、更微创(椎间孔镜直径6.3mm,椎间盘镜直径16mm)、损伤更小、效果更明显(显效率到达95%)、恢复更快(术后{yt}即可活动,三天可以出院)
。
椎间孔镜设备参数
1.主镜分辨率高,3.7mm工作通道,长183-193mm,外径6.3mm,视向角30°,视场角85°,1.8/4.1mm双灌流通道,多种视角和视距选择。
2.工作镜管,外径6.3mm,长度:183-193mm。
3.带有国际标准目镜口,能与关节镜,腹腔镜等系统的摄像机通用。接口为可变焦接口,能改变图像大小,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观察更清晰。
椎间孔镜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是应用医用内窥镜在患者局麻、意识清醒的形势下,通过微小的组织创伤,侧路经椎间孔安全三角区利用环踞打磨小关节突,突破纤维环进入椎间盘建
立一个摘取髓核的工作通道,然后利用细小的髓核钳和双极射频的可弯曲电极在可视下进行盘内及突出髓核摘取和消融(腰5骶1中央型突出须通过后路咬除椎板和黄
韧带通过椎板间隙进入椎间盘摘取髓核)从而达到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目的,这一技术的出现使得椎间盘突出症的实质性治疗进入了微创时代。
北京武jing三院马教授,经过了数千例传统椎间孔镜技术的临床操作实践验证后,在2013年对椎间孔镜手术系统提出了改进升级意见,同时他创新地提出了:突出靶点
准确入路和后路椎板间隙入路摘取突出的技术理念,这一巨大技术突破在使椎间孔镜手术中周围组织创伤更小、解决突出问题更直接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临床医生的
技术学习难度,使得椎间孔镜技术更容易被掌握;而且他还将具有消炎、杀菌、使髓核氧化脱水等优势的臭氧结合在术中应用,这一做法不仅优势性地解决了纤维环
无法修复而导致液状髓核再次溢出的难题,同时还避免了取出正常髓核而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技术弊端,使得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治愈率达到了95%以上,为此各国医学
专家将椎间孔镜突出靶点摘取与盘内外臭氧注射组合的技术称为“椎间盘突出症的{zj2}疗法”与“黄金治疗标准”,同时王广众教授也成为了国际脊柱微创医学领域
第二代椎间孔镜技术的学术带头人。
椎间孔镜手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1.术后卧床时间:手术中患者接受局麻下,不需要复苏等过程,此外手术伤口只有8mm,因此,卧床只是为了止血,术后两小时后可以自由活动。
2.反复期(康复期或水肿期):
(1)手术后第三天将开始出现所谓的: “术后反应”,表现为术前症状重现,甚至加重,也可以出现新的症状,如麻木、疼痛、酸胀无力等。持续时间可以很短也
可以很长,从几天到3个月甚至更长不等,术后大约有30%患者会发生“反复期”的各种症状,严格遵医嘱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
(2)反复期症状多种多样,但一般表现为,患侧腰痛、臀部疼痛、麻木、胀感,或切口部位的酸痛等,也有少数为对侧出现症状,多数为站立和坐位时出现或明显,
多数可以自行缓解。如果卧床无法缓解或症状持续进行性加重就应该复查核磁,看是否出现终板炎,此时治疗方案要有所更改,治疗周期也会延长。
(3)特别告知:“反复期”不是复发或疗效不好,是可以自行恢复的。
(4)术后3个月内用药和康复,目的就是减少或缩短反复期,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使得所有患者都免于“反复期”,请一定要遵医嘱。
同时,我们提供专业的椎间盘手术治疗技术培训,地点在北京武jing三院,授课讲师:马教授。
北京安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公司网址:www.zhttw.com(中华疼痛网)www.atylw.com(安通医疗网)
联系人:马经理 18601128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