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产品特性
中国灯文化历史厅
火的使用,让人类走向文明。而火种的保存和集中使用为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利用简单灯具书写文明史。从粗糙的石器灯到青铜灯,灯具的变迁不仅昭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中国灯文化历史厅的盏盏古灯,将向我们展示三千多年的灯具变迁史。 中国彩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彩灯文化艺术。

确定方案,现场测量
灯组设计师是彩灯制作的灵魂。他根据公园提出的要求,因地制宜设计彩灯,并将彩灯艺术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区域主题。确定方案后,设计师再进行实地测量,确定彩灯的具体尺寸。
美工放样,勾勒骨架
从图纸上的效果图“变身”为实际彩灯,这就需要美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图案上的“正视图”改变成“立体图”。一般人认为彩灯的“骨架”是由竹、木制品或细铁丝构成,其实不然。由于竹、木制品或细铁丝的强度不够,易变形,易燃,不利于彩灯的制作。一般彩灯“骨架”由直径5—8毫米的钢筋制成,制作者会把钢筋截成小段后再焊接起来,因此每段灯骨需计算****,否则会影响整个灯组的观赏效果。
焊工绝活,搭建雏形
直径5—8毫米的钢筋在一般工厂里一焊就断,而彩灯制作焊工在焊接时却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扎灯在四川已形成产业,经彩灯学校培训出来的学生需在实际工作中当两年“学徒工”,才有资格独当一面。经过焊工师傅的焊接,一个个彩灯部件被连结起来,彩灯“雏形”就形成了。

匠心独运 巧夺天工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勤劳智慧的自贡制灯人擅长发现和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材料,甚至是一些被人们丢弃的废旧物品用于制灯。这些千奇百怪的物件经过他们的精细雕琢和艺术加工,赋予其别样的生命力,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瓷器是我国伟大的发明,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我们用它来盛饭、装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然而,用它来扎成灯组,就是自贡制灯人的独出心裁了!那些杯、碟、碗、盏、勺可以扎成龙、做成凤、捆成一切你能想到的事物。再点缀数以千计的小灯珠,配以外部光源照射,整个瓷器灯组璀璨夺目,流光溢彩。